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意见》指出,博物馆教育活动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根据博物馆展览资源,综合运用多元学习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自2017年开始,逐步展开“行走·博物馆”探索,以任务单为学习支持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展开探究性学习。本学期,学校围绕“‘爱’在博物馆”的核心主题,分年级选点杭州博物院、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西湖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和中国湿地博物馆,由课程组在充分的实地考察、调研之后,分类设计了彰显“爱同学、爱家人、爱历史、爱传统、爱家乡”精神的探究性学习任务,同时将德育体验与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规范行为,学会学习,勇于创新。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学校全体师生在周密安排下,带着不同的任务,展开了“行走·博物馆”探索之旅。


深秋万木眠,叶落为书笺。一年级小朋友们来到西溪湿地博物馆,在行走博物馆、观赏大自然的过程中,捡一片完整的叶子带回学校,写下一句温暖的话,然后做成漂亮的叶脉书签,送给班级里的新朋友,使同学之间更加亲密、更加友爱。



文化日历,给日历加点墨,让它闪烁出知识的微光。二年级同学通过参观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完成制作一页日历的任务,日历上除了日期信息,重点记录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展品,最后全班作品依次排列,形成一本本独一无二的班级日历。


一杯清茶敬父母。三年级同学在探究博物馆之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家人的健康状况与需求,然后深入中国茶叶博物馆,了解不同茶叶的特点,寻找最适合家人喝的茶,并学习泡茶的步骤。回到家后,他们将为家人泡一杯充满脉脉温情的清茶,以此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浙江省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展馆,藏品丰富,“十大镇馆之宝”更是闻名遐迩。四年级同学来到浙江省博物馆,来探寻自己心目中的镇馆之宝,说明理由,再制作一份带有简单介绍的明信片,送给同学、家人或者朋友,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而西湖作为杭州的“金名片”,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于一身。作为杭城小公民,怎样向人介绍杭州西湖呢?带着满满的期待,五年级同学走近西湖博物馆,了解西湖文化,欣赏西湖风景,随后他们将制作出一份份西湖宣传册,让更多人了解西湖之美。


六年级的博物馆探究活动分两个馆区进行。杭州博物院(吴山馆)探索与五年级探究任务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基于博物馆中的学习,拍摄一部杭城发展微宣传片,来介绍杭州的历史发展、特色本土文化以及自己为建设美丽杭州所作的行动等;另一部分同学走进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在这座古色古香的中医药殿堂中,探寻中医药的前世今生。

此次“行走·博物馆”探索之旅,通过以“爱”为核心的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孩子们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博物馆的人文环境与知识性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孩子们跟随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围绕着“爱同学、爱家人、爱历史、爱传统、爱家乡”的主题,探访文化交融的精美文物,找寻美丽杭城所留下的痕迹,从“行万里路”中感受“读万卷书”的真谛。相信探索之旅过后,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对历史的体会依然会留存于心,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撰稿:李青、郑凌琪

摄影:新芽班教师

审校:黄慧